(以下內容摘自《給父母的知心話》沈惠芳著 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快樂 文/沈惠芳 快樂不是來自擁有孩子, 而是來自我們對孩子的欣賞。 快樂不是來自爲孩子做甚麼事, 而是來自我們對孩子的態度。 快樂不是來自孩子的成功, 而是來自孩子獲得成功前, 我們陪他一起成長。
肯定 文/沈惠芳 我們對孩子肯定, 最使孩子快樂。 我們對孩子否定, 最讓孩子傷心。 肯定來自父母不預先期望孩子有多大的成就, 而是對他的微小進步感到滿足。
影響力 文/沈惠芳 父母的每一種思想、 每一句話、 每一個動作, 都可能影響孩子, 就像一滴燭淚落下來, 什麼時候被一層結出的薄膜止住, 我們也許不會知道。 一個散發光和熱的人, 在孩子的心中會產生很大的力量, 如果我們體會到這一點, 爲什麼不讓影響力更為深遠呢?
要求 文/沈惠芳 如果孩子沒有做事, 父母會抱怨他沒有做的的事;
如果孩子做了事, 父母又會挑剔他所做的事。 無論孩子多麼努力, 父母都會懷疑爲什麼孩子不能做得更好? 這樣的父母不多,但確實存在。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 我是其中的一個嗎?
讚美 文/沈惠芳 每一次的讚美, 使你更接近孩子。 每一次的讚美, 使你更能幫助孩子增加好行為。 每一次的讚美, 使你獲得孩子對你更多的注意力。 讚美是教育子女的利器之一。 我們用熱情的心來溫暖孩子的心, 在適當的時候說出讚美的話, 孩子自然快快樂樂,體貼大人。
信心 文/沈惠芳 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和評價, 深深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當我們在語言或表情上, 表現出對孩子有信心的時候, 孩子對自己也會有信心。
自我更新 文/沈惠芳 父母的觀念如果固守在一個地方不動, 在育兒路上, 會漸漸感到窒礙難行。 孩子在改變, 父母也必須隨著改變。 因此,父母要經常接觸新觀念, 從增進智慧、自我更新中, 提高教養子女的效率。
比較 文/沈惠芳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讓他自己和自己比。 因為和別人比, 會引起嫉妒、挫折和打擊。 和別人比, 有些條件是不能控制的。 可是和自己比的時候, 條件是相同的。 如果孩子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更起勁, 那就是進步。
行動 文/沈惠芳 與其煩惱, 不如對孩子展開關心的行動, 用行動去解決煩惱。 忘記失望,忘記悔恨, 忘記打擊帶來的沮喪。 當我們肯真心去了解孩子、協助孩子的時候, 才會明白再多的責罵,不如一次擁抱, 再多煩惱,不如一次行動。
親子關係 文/沈惠芳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親密, 還是疏遠? 要看父母是否盡心, 是否盡力, 是否對孩子有足夠的熱忱。 用冷漠、抱怨或苛求的態度來對待子女的父母, 會錯過教養路上的良辰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