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芳老師簡介
專職教師二十六年,榮獲國立政治大學教學特優教師。2008年從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學校退休。曾經擔任廣電基金「小小圖書館」節目顧問,在中華日報寫閱讀專欄,在國語日報及國語日報週刊寫作文專欄,無論是語文版、家庭版和校園版都曾闢園筆耕。在教學方面,曾擔任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成人文學班」「兒童讀書會」的指導老師、聯合報基金會國中寫作班教師及聯合報Fifi兒童寫作班指導教師。歷任新聞局、文建會、中國時報、臺北市立圖書館等單位的兒童讀物評審並不時受邀擔任徵文比賽評審。
目前是國語文領域教科書編輯委員,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語文科編撰顧問及師資培訓專業講師。師資培訓專業講師資歷十五年,多年來,除了在臺灣各縣市演講外還不時受邀到香港、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擔任講座。從民國八十五年至今出版書籍五十册,除了發行台灣版以外,也有香港、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海外版。著作「來玩寫作的遊戲第二集」曾獲「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寫作魔術真好玩」「寫作從詩開始」、「來玩閱讀的遊戲」等書亦獲「好書大家讀」及「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薦獎。 詳細書目...
創意教學 神仙老師 - 專訪政大實小沈惠芳老師
文/摘自陳隆安3Q創意工作室
『成熟卻不世故」、「溫和卻不鄉愿」、「活潑卻不膚淺」、「堅持理想卻不偏執」、「心胸開放但非胸無主見」、「大人而不失赤子之心」是學校家長、校長與老師們對沈惠芳老師的印象。她對各種教育改革,總是主動掌握改革的精神,結合自己的理念,保留傳統的優勢,轉化教學的策略,解決潛在的問題。她是那種不用推就一直在動的老師,二十年來始終如一。習慣於在語言、文字、生活、演講、人際互動、師生互動、班級經營、學科教學等各種層面,自然流露活潑與創意的她,可說是位『渾然天成』的創意教師!
(摘自 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詹志禹 推薦文)
緣起
進入創意教學的機緣可以先從父親談起,父親喜愛閱讀也鼓勵孩子閱讀。小時候我除了閱讀各式各樣的故事書外,還看父親訂閱的雜誌,如讀者文摘、拾穗和當代文摘等。這樣的大量閱讀奠定了自己對文學的喜好,當書轉化了人的內心世界,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時,自然有所創新。
當時是棒下出學子的年代,教師是相當威權的,但是身為教師的父親卻自創許多教學活動及獎勵學生的方式,用自製的獎卡來鼓勵學生,不但以慈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幫助窮苦的孩子,每天也和學生一起晨跑健身,和學生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係。父親退休後亦不斷認真學習電腦和栽植花木,他的生命是如此豐盛,生活是如此盡心,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對父親勇於不同且擁有熱忱的情懷,自然嚮往。
結合美勞和遊戲來進行寫作
民國七十七年考進政大實小擔任低年級老師時,在教學上碰到了瓶頸。學校規定從一年級就開始提早寫作,根據課程標準寫作應是中年級才開始進行,當時我發現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寫作是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才剛學完注音符號,小朋友對課程的內容是熟悉的,但是課外的習寫挑戰就高了。所以覺得應該找出一個方法讓孩子不畏懼寫作,也不想為了指導寫作,讓師親子之間造成彼此關係的不愉快。為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嘗試結合美勞和遊戲來進行寫作,讓學生拼拼貼貼、剪剪畫畫,說說寫寫。後來發現小朋友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開始覺得原來寫作是一個既好玩又有趣的活動。例如:學習摹色修辭時,我會發下色紙並說故事玩腦力激盪遊戲;學習摹味修辭時,我會準備點心讓孩子吃吃喝喝,透過味覺來寫出食物的味道;學習摹聲修辭時,我會藉由音樂、玩偶進行團體遊戲,再引導孩子發表。小朋友有吃有喝、有說有玩,不但說、寫的能力增強了,還熱情的期待上寫作課。這樣的回饋也鼓舞了我,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
為了當一位好老師,我會不時回想自己的童年,過去的我曾經希望老師怎麼教?自己希望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學習?我不斷省思在求學階段,哪位老師用了什麼樣的方法讓自己對學習的內容印象深刻。如:英文老師教唱英文歌、公民老師帶全班到校外看電影;這些畫面,沿著歲月走來,始終不曾遺忘。
一方面有爸爸當年對教育的堅持作楷模,一方面我也想要突破自己面臨的教學困境,所以不停花時間和精力在鑽研寫作教學,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看書就能夠學習,碰到疑難時再來請教老師或父母。由於寫作是一種思想上的產物,老師面對個別差異不同的孩子,如果採齊一式的教法,對孩子來說幫助並不大,所以我寫的書並不是設定讓大人看完後去教孩子,而是孩子可以自己看得懂,自主學習。
想做,就會找方法,不想做,就會找藉口
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一向認為「想做,就會找方法,不想做,就會找藉口。」所以不給自己找藉口的機會,遇到困難,總是會想出辦法來的。我也習慣向自己挑戰,覺得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方法不行我換一個方法,總會將問題解決的。在教學上我特別重視孩子的情意發展。譬如平安夜當天的作業,是以具體的行動表達對五個人感恩,第二天上台分享時要提供「證據」。我並沒有規定怎麼做,在進行情意教學的同時也結合了創意的開展,讓小朋友自由自在的表現。結果提「證物」時,有人展示「Email」列印稿,有人拿出信件、卡片,有人秀出「接收者的簽名」,也有人播放錄音帶,帶大家重回感恩的現場。尊重孩子的自發性,創意思考自然也跟著源源不絕。其實當老師的人只要帶著尋寶的樂趣,和孩子相處,每天都會滿載而歸,不時豐收的。
引領閱讀時,我常從兩個面向來進行,一個是透過「內容深究」和孩子討論書中情節和內涵。鼓勵小朋友暢所欲言,看法不見得要和老師一樣,同樣一本書在不同年齡層閱讀,會有不同的體悟,不見得看過就不再需要。在不同時空下,重複看,會有不同的詮釋。例如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等,以現在的經驗背景來看,會從不同角度提出更多想法。另一個面向是「形式分析」,即是搭配語文教學,賞析作者的寫作技巧。例如請小朋友找出書中的修辭並和課堂上的語文教學互相呼應,鼓勵孩子應用學到的語文知識,寫文章寫故事時也能夠旁徵博引。此外也會再設計一些有趣的延伸活動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成為活動中的主角,如此一來他們的參與度變高了,就會花心思在學習上。小朋友自行設計讀書會,自行主持讀書會時很可愛,會將我平常對他們的鼓勵反芻在他們當小老師的這個角色上,同樣也給自己的同學加油肯定。所以小朋友不想學、沒興趣學時,老師就要透過創意來掀起學習的熱潮。當老師用一些創意改變情境,對孩子來說學習就有吸引力了。
集思廣益創造一些有趣的動態閱讀
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應該塑造一個輕鬆、愉悅的氣氛,啟發孩子對書本探索。讓孩子從自由、自主的活動中,知道書本不但可以看,也可以玩,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及新鮮感,就能誘惑他沉浸在閱讀的天地裡。閱讀遊戲有很多,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創造一些有趣的動態閱讀。如和孩子一起摘取書中的主要內容,將它編成歌詞,帶入現成的兒歌裡,用老歌新唱的方式呈現。讓孩子自己扮演書中的角色,或是用紙偶、玩偶代替,連演帶說表演一段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或是協助孩子以繪畫或勞作等方式,來表達書中的內容,如此可以發揮孩子的視覺想像力。
還可以引導孩子以口頭發表的方式,藉由上一個句子產生下一個句子,來完成故事的情節。或是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從中選擇幾本喜歡的書,將不同的故事題材,用串連的方式重新創作出一個故事。這樣做,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統整能力,也可以激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可以教孩子學會如何操作錄音機,請孩子朗讀書本的內容,或發表讀後心得。錄下來以後再放出來聽。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讓「看」與「說」緊密結合,不至於脫節。
安排有意義的討論環境,協助孩子透過閱讀和提問來理解故事的內容,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也是延伸閱讀的一種。閱讀結合寫作的形式有很多種,如聽寫故事、仿寫故事、改寫故事、縮寫故事、續寫故事、擴寫故事……。父母或老師不妨運用不同的閱讀形式和孩子共享聽、說、寫、作的美好時光!
親身示範,和孩子一起實際操作
目前我擔任高年級的導師,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放學後大都面對各式各樣的補習,直到月明星稀才踏進家門。大量的補習班作業加上進入青春期生理上的發展,不時顯得無精打采;有的會無可奈何的向我訴苦,有的會索性上課懶洋洋,趴在桌上「休息」,以便放學後再「奮戰」。我同情孩子生理的不勝負荷,也了解孩子無法自主的處境,卻又情不自禁的要讓他們在青春年少時,充滿熱情活力。於是就開始發揮創意,想出各種有趣的教法,設計千奇百怪的活動。當然,這些活動並不止是要激發他們學習,活動本身也在培養他們應該具備的能力。如在團隊裡面如何參與討論、如何承擔任務、如何發揮合作精神,這些都是小朋友未來在社會上與人互動時必備的能力,也是本來就該具備的生活智能。如果不透過活動「做中學」,而純粹是靜態式的接收,那學到的只是零碎知識的記憶力。其中的不同在於「被動的」接受知識,像螞蟻聚集食物;「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則像蜜蜂在釀蜜。這兩種在層次上是不同的,對小朋友能力增長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指導孩子的要點之一是親身示範,和孩子一起實際操作。譬如和孩子一起寫文章、和孩子一起做班刊、和喜歡孩子一起經營讀書會、和孩子一起寫班級日記等,先帶著孩子體驗,再放手讓孩子完成。如五年級上學期時,班級讀書會是由我一手規畫並擔任主持人,到了五年級下學期時則讓小朋友分組承包。在小組內分工策畫及導讀。因為有過之前的經驗,孩子便知道如何規畫,如何進行,也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讓活動有聲有色地展現在同學面前。受歡迎的程度和老師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通常我會在活動單或學習單上把學習指標寫出來,家長就知道原來老師設計這個活動的原意以及學習的目標,活動不只是單純的遊戲而已,寓教於樂可是隱含其中。此外,我認為想要和家長互動良好,溝通愉快,最好的方式是以身作並和家長真心做朋友。當家長感受到老師的善意,知道老師的誠懇真心,他們自然而然也會給予很多善意的回饋。
家長,同事一家人
我也透過網路呈現孩子的活動照片,藉由網路的便利,讓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形,同時他們也可以將孩子的成長資料留存下來,做為孩子的成長記錄。不論是透過聯絡簿、面談、網路、卡片、電話或者發表的文章,都是我和家長溝通的管道。當然這些方式也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有些家長適合用聯絡簿互動,有些家長適合用電話聯誼,也有些家長適合面見談心。如果不能配合家長的意願和能力,勉強家長,反而造成他們的壓力。我常覺得家長和老師之間是一個循環的關係,我對孩子表達善意和愛意,肯定孩子優秀的一面,日子久了家長也能感受到,對老師信任有加之餘,就會肯定老師,老師也就更加覺得不要辜負家長的厚愛。
另一種細水長流的感情,則是和同事的相處,大家像是家人一般,不會天天特別的熱情,也不會冷漠對待,而是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學習。能夠來實小教書的老師都有兩把刷子,我並不會覺得自己懂得比別人多,也不會感到自己表現得比別人好。當同事在教學上有疑問來找我時,我一定問一知十,竭盡所能地分享相關的訊息,當我對其他領域有所疑惑時,同事也會不厭其煩的協助我。此外同事們也常給我鼓勵,簡短幾句關懷的話,就能讓我深受感動,因此我更能體會孩子們被鼓勵的需要性,也感受到那股受到肯定所帶來的窩心滋味。
隨緣自在.全力以赴
回顧自己過去的成長環境或教學環境,一直都和創意理念有關聯,自然而然就會朝這方面邁進。由於我讀的是教育系,一開始任教在台南市,當時的蘇南成市長大力推廣「不帶書包回家,減輕孩子的負擔。」因此我一向較傾向以兒童為本位,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一直嘗試用創新活潑的方式來教學,多年來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年輕的老師所接觸的環境會影響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生涯,最好能自我認知,覺察自己與環境的良性互動,如果無力改變整體大環境,卻又不認同威權、無愛的學校風格,不如轉往他校服務,千萬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的學生失去陽光,籠罩在陰影中。初生之犢的老師要有熱忱、愛幻想、肯吃苦、敢冒險,為教學生涯注入活力、夢想和無窮的希望。也要能不憂不懼,不擔心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遇到危機時要當作轉機,不斷自我挑戰,千萬不要到處抱怨、埋怨,自曝其短。很多困難要去嘗試解決,不成功沒關係,因為你還是從失敗中得到學習,學到經驗,並不吃虧!
很多觀念透過言語告誡是沒有用的,以身作則,讓別人感受到那股生命力和自我挑戰的力量,才是具有震撼力的,如我在歷年來的實小校長及多位教授和家長身上見證到創造性智慧的力量。像徐木蘭教授、陳龍安教授、詹志禹教授等都有一股啟發人的奇妙力量。透過閱讀也能得到支持與啟示,在教學的路上難免遇到挫折,也會有心灰意冷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可以從書裡得到鼓舞的力量就會堅強勇敢的繼續往前走,所以閱讀帶來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到政大十四年從來沒有間斷過借閱書籍,無非是希望自己像活水一樣,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頭。每個有擔任老師意願的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性向和專長,讓自己擺在對的位置,從實務中自我磨練,從書籍中獲得安寧和精神力量,這樣在各方面才容易有所突破,進而創造出一番新氣象來!
我的人生觀是隨緣、自在。遇到了要突破的瓶頸,就帶著赤子之心,全力以赴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路闖關下來,倒也自得其樂,逍遙自在。從來沒想過要如何飛黃騰達,也沒想過要如何有成就,只是遇到磨練的機會時,為了身教,不敢拒絕挑戰,而發揮意志力和想像力。退休以後仍然不想束縛自己,要用輕鬆、自在的方式生活,一切隨緣寫意,追求真實和自然! 轉錄自創造力個案網-國小-沈惠芳老師